更新时间:2025-10-10 09:03:17
正文前说点题外话,这篇影评是吾友十六写的,2023年元旦节我贴在了我的公众号上,因为是别人的作品,就没有发豆瓣。现在发出来,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朴赞郁的新作 《无可奈何》正在上映中,两部片子相隔时间不长,难免做个对比。
从主创来说,这两部电影相差不大。 导演是同一个导演,《分手的决心》编剧郑瑞景,朴赞郁的御用编剧,两人合作的作品除了2022年 的《分手的决心》,还有2016年的 《小姐》、2009年的《蝙蝠》、2006年的《机器人之恋》、2005年的《亲切的金子》。朴赞郁登上国际影坛的作品,几乎都出自郑瑞景手笔。
但如果说郑瑞景的文笔有多好多好,多会讲故事、设悬念、立意图,倒也未必。没有朴赞郁的构想,郑瑞景自己写的剧本就豁得来没边。2022年的电视剧《小小姐们》借《小妇人》搭框架,写出来个四不像。我看完后写了短评:
《小小姐们》到目前为止十集,是《小妇人》(马其家三姐妹对应吴家三姐妹)+《兰花窃贼/改编剧本》(幽灵兰花+反转再反转再次反转)+《小姐》(富家千金和穷女孩、变态的家庭、一个女孩被囚禁、两女孩自导自演逃出搭船去日本)+《鱿鱼游戏》。这部剧就是像网文一样的融梗大全。
至于刚播完的《暴风圈》,三万多人里中有58.8%的人打了1星,被骂到只有4.2分纯属活该,感觉这才是她的真实实力。都不说台词敏感问题,只讲故事的结构和走向,也是烂片的标准。看完后我写了剧评:
《暴风圈》真是烂得稀奇古怪又俗滥老套。开始是悬疑片(总统候选人在教堂被暗杀,谁干的),接下来是宅斗片(死老公财产赠发妻,三代婆媳互撕逼。外室娇儿登堂入室,正宫娘娘扫地出门),升级为政治片(北有舰来美有核,半岛束手恨无策。大连香港一锅黑,老中为什么好战争),和战争片(一整排物资卡车跨过鸭绿江,两个集团军边境集结),画风一转是爱情片(脱北保镖死命护主,核战警报一晌贪欢,今朝有酒今朝且醉,窃听生疑苦命鸳鸯),接下来是谍战片(如父恩师布棋局,早亡父亲是卧底,婆婆小三皆间谍,南美财产值兆亿),末了是动作片(保镖电梯巧脱困,恩师磨断塑料绳,引蛇出洞身犯险,早教轻舟蛟龙遁,血染西海何足论)。
甚至剧中有些敏感台词引发外界置疑时她的回应,很难不让人怀疑她智商有问题。
太好笑了,虚构一个和中国同名的国家叫中国,中国驻韩大使张口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虚构的人格局很大,被剧中虚构的 “中国” 冒犯到的现实中的中国人气量小。这不是霸凌是什么? 感觉韩国人不霸凌就不会做人做事了,霸凌已经成为他们血液的一部分,早就意识不到什么是霸凌了。
郑瑞景坦言因自己创作的台词使主演全智贤受到波及,感到“内疚且沉重”。她表示,这句台词确由自己所写,但剧集本身是建立在“完全虚构”的世界观之上,和现实国际格局无直接对应:“如果可以,我真希望能为剧中所有国家起一个虚构的名字。”她强调,《暴风圈》的设定更像是一部带有科幻性质的政治惊悚剧,“并非针对任何现实国家”。
知道,知道,知道他韩的编剧爱虚构,就像虚构唐太宗被杨万春射瞎一只眼睛大败而归并且割让大半个江山一样。只要掮出虚构的幌子,就可以掩饰一切的恶意。郑编在我这里,可以抬走了。
郑瑞景编剧、朴赞郁导演的《小姐》,我也写过影评,但评价不高。虽然是这个片子,让我认识并喜爱上了金泰梨。我不是朴赞郁的粉丝,便是《小姐》这个片子让我观感不好,而原片《指匠情挑》又太优秀:
《无可奈何》的编剧是李京美,编剧兼导演,她编剧并导演的电影有《没有秘密》,这部电影的编剧有四个,除她之外,还有郑瑞景和朴赞郁。看,都是一个圈子里的老熟人。我为这部电影写过影评:
影评中间有一段,几乎和对《暴风圈》的影评一模一样:
《没有秘密》是一部家庭伦理悬疑惊悚片,但在一开始,会以为是政治片。金钟灿背叛了服务了十六年的党派和党派头目,和别的党派大佬秘密会唔要另立新党。半夜女儿失踪,金妍红报警警方敷衍,告诉丈夫丈夫隐瞒,逼得妍红亲自去查找真相,这时是悬疑片。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线索一条条被找出,这时是侦探片。在她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被跟踪被伏击被打断肋骨,这时是惊悚片。最后丈夫的秘密被妻子发现,妻子狂怒之下报复,就成了家庭伦理片。
——风格非常郑瑞景。
李京美的编剧功力和作品数量应该是不如郑瑞景,但《无可奈何》的演员阵容大过《分手的决心》。《无可奈何》的第一主角是李炳宪,所有的故事和镜头都围绕他展开,余下的几人分摊他剩下的部分,妻子孙艺珍、对手朴熙顺、对手李星民和妻子廉惠兰。这里所有的演员,全都是影帝影后、视帝视后、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
李炳宪,两个青龙奖四个百想大赏三个大钟奖;孙艺珍,一个青龙奖两个百想大赏两个大钟奖;朴熙顺,青龙奖最佳男配角;李星民,百想大赏最佳男主角;廉惠兰,百想大赏最佳女配角。含金量如此之高的配置,可以说是韩国影视圈里的顶配。
《分手的决心》演员配置也不差,第一主角是汤唯,她在亚洲的影响力自不必说,在韩国凭《晚秋》里的安娜拿了2011年的近十个女主角奖; 第二主角朴海日,在2011年就拿了大钟奖最佳男演员,女配李贞贤同样是青龙奖影后。
两部电影上映时间相差不过三年,编剧导演是同一拨人,演员配置咖位也相似,所差的不过是人数。所以放在一起比较有什么问题?9月29号,《无可奈何》上映5天,观影人次超过100万名,主创拍照认证:
10月6号,《无可奈何》在上映13天后观影人次超过200万名,发行公司CJ官博发了认证视频:
新闻报导同时出街:
我看了之后惊讶《分心》在韩国的票房居然不高。依它在国际上的声誉, 让朴赞郁在戛纳拿了最佳导演奖,在韩国国内男女主角都拿了最佳演员,在中国也有非常高的谈论度,B站上拉片分析的视频有几十个,这样一部电影,韩国人居然不领情。他们哪里不满意啊,故事蛮好看的,毕竟戛纳都盖章了。汤唯他们不是也蛮喜欢的吗。于是在微博上发了一条:
就是这么简单的陈述,却引来了莫明其妙的攻击:
又去骚扰回复我的网友:
《小姐》为什么要拉踩《蝙蝠》?《蝙蝠》是2009年4月的片子,新浪微博2009年8月28日才上线公测,没有社交媒体公共空间怎么讨论?《分心》上映时又为什么要带上 《小姐》?一个2022年的电影一个2016年的电影。更何况2016年《小姐》上映时在微博上讨论,是因为听说这部韩国电影改编自英剧《指匠情挑》,这才有了兴趣,不然朴赞郁是男是女面长面短谁会关心。
一句又一句的算总帐,究竟要和网民怎么算总帐啊?看了让人好生害怕。
我说韩国观众喜欢汤唯只是嘴上喜欢,不肯真金白银掏钱去电影院支持,此言论同样针对孙艺珍和玄彬。孙艺珍所有票房没过损益点的电影,都是粉丝不是真爱的原因。真爱就是《协商》宣传的时候玄彬说的话,“这部电影有孙艺珍”,就足够了。同样的意思,我在《哈尔滨》的影评里也写过:
“玄彬的粉丝那么多,评分依然掉到5.2分,可见粉丝多是没什么用的……韩国观众也不太认可,如果认,票房不会是491万人次,而是941万人次才对,搞到最后离损益点500万人次尚差那么一线的距离,韩国观众太不争气了。”
我对留言的另一名网友说,我很喜欢分心,写了那么长的影评呢。
回复完了想起吾友十六的影评还没发,趁这个机会,就贴上来。她的这篇写得比我好,更客观更理性,我是汤唯粉,她横扫韩国影坛的 《晚秋》我同样写了长评。
以下是十六的正文:
闻君有两意,与君相决绝。
在宋瑞莱这里,“有两意”不是张海俊爱上了别人,而是他的爱已不再可得,“相决绝”不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而是选择死在你的身边,斩钉截铁地了断。
《分手的决心》的影片结构有一种对称的美感,前半是生机勃勃的斗智求生,后半是隐忍缜密的决意求死,这一点在初刷看剧情的时候还不怎么能感觉出来。到第二遍,看到片末闪回一身红衣的宋瑞莱反反复复地听海俊的嘱咐“找个大海扔了吧”,含着泪意的眼神决绝地刺向屏幕之外,才令人顿悟原来后半段一开场,瑞莱一身红衣被人扇巴掌打得毫无尊严,其实就已经开始了死的宣言。
一男一女的故事,一方强一方弱是好看不起来的,必须男强女强,棋逢对手才能有来有往。
从身份上说,瑞莱是女人、偷渡客、侨民、看护工、家暴受害人,除了是大美人,是各方各面都弱于张海俊的。张海俊,男人、刑警、最年轻的警监、头脑好、体力超好的工作狂、有妻有子还有稳定性生活的人生赢家。如果瑞莱不是杀人凶手,这个男与女的对手力场是拉不起来的。她必须更聪明、更狡诈、更处心积虑才能占到他的上风。
强压弱,男欺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看得太多,看到不要看。反过来弱胜强、女胜男,才能把观众的胃口吊起来,让他们略微把同情放在强者的一边,诧异于海俊一照面的色授魂与,隐隐担忧他全无保留的付出,被瑞莱玩弄于股掌。这样观众付出的情感才是均匀的、对称的。喜欢美女的看到楚楚可怜但是腰背挺得笔直的蛇蝎美人,喜欢男人的看到一个操守无瑕但是隐隐克制春心却几乎忍不住要出轨的警察。
这样展开的前半段影片,精彩得如同高手过招,电光火石之间让人以为大局已定,张海俊按捺不住情思漏夜开车回釜山见心上人。谁知峰回路转,在代替瑞莱陪伴星期一奶奶的时候,他从老人手机的行程记录窥破了瑞莱的踪迹和布局。
作为一个赞同“智者乐水”的男人,海俊只是一叶障目,不是真傻。能用场景再现印证自己的猜测,看破她一路行来的各种心机,既是对瑞莱的头脑和狡诈的一种侧写式的赞美,也是对他自己的一重强化:他确实是一个能和悍然杀夫的瑞莱势均力敌的对手,一个有素质的警察。
海俊在瑞莱面前的那段剖白,痛诉自己是如何因为色迷心窍错过了线索反而让她有机会毁掉证据掐灭线索,仔细品味其实并不是弱化,而是对他自身操守的强化:只有一个有自尊心的警察,才会无法忍受自己的失职。当然,一个自负聪明的男人,也必然不喜欢被女人玩弄——这里他界定瑞莱一方的感情是“玩弄”,决定了剧情走向——因为他认定自己付出的是真,而另一方只是玩弄,这个在他而言是无以为继,必须忍痛斩情丝。
而瑞莱呢?她是真的只有玩弄吗?从上帝视角的观众当然知道不是。或者不全是。
身为大美人,她对男人倾慕的目光必然是熟悉的,也把这种倾慕用得得心应手的。但从她尾随海俊去捉洪山五的同伙,带着金丝手套空手入白刃地肉搏时,情势就已不同。那时候她的车灯打在路旁的护栏上,涂着防锈漆的护栏随着灯光的跳动而一闪一闪反射着橘色网状的光,那个就是她动心的信号,也是对她前途的注脚。
电影前半段的好看,就在男强女强的对手戏里这种频频释放的信号里。瑞莱苦心积虑掩饰自己的作案痕迹,正是她求生意志强烈的一个证明。
从精心掩饰的作案可以看出,她想要的,既是惩罚贪腐暴力的前夫,也是要保全自己,以一个干净的身份继续活下去。当海俊出现之后,她的欲心里还包括了得到他。(中文里“欲心”的使用不太多,更多是“贪心”、“野心”或“欲望”,韩文里的“欲心”似乎以上滋味都带一些。)
一个有欲望的人是不太会想去死的。瑞莱生机勃勃的欲望,让电影的前半段好看无比。
然而到了后半部分,瑞莱的“恶”或者说她的欲望消失了,镜头前的她,表情多是带着厌倦、疲惫和无以为凭的飘飘荡荡。
第一次看完的时候,我说,前半段的恶女消失了,变成了怨女,后半段应该出现一个恶男,应该让张海俊黑化,好把前面积累下来的张力继续拉满。这当然是没有完全看明白编导和瑞莱的决心。
和前面的情节真正形成对称的,不是有欲心的瑞莱和另一个有欲心的海俊,而是一意求生的瑞莱和一意求死的瑞莱之间的张力。
这部片子有两个代表性的意向:山和海。
瑞莱有一本家传的手抄的《山海经》,反反复复出场多次,标注她人生的几个抛锚地。而她的人生和里面的神话故事全无关系,只和书名里的山与海有关。
我学韩文,例句里很早就出现了山海的同时使用,有一句“산으로가니까?바다로가니까?”(你要去山里吗?还是你要去海里呢?)这种山海的对称,山海所代表的意义的对称,在影片里也有很大比重。
山对于瑞莱来说,是责任,是可畏之地。有严重恐高症的她,人生最后一个任务就是把外祖父和母亲的骨灰带上锄头山抛洒掉,让他们回归故乡。山,对她来说就是人生的艰辛。前夫奇道秀对于爬山的狂热,不惜殴打她也想强迫她一道去爬山的做法,更加重了这种畏途的滋味。
人生遍布着苦难,与海俊相逢只是偶尔的甜。海俊迫不及待地避开她,而她避都避不开的,是奇道秀和林浩信这种男人,强迫她成为他们人生中的奖杯,胁迫她做他们的人生的垫脚石。他们风光,要她做附庸;他们犯错,她挨打有份。她的恶,是报应式的。待她愈恶,她对他们的杀意越重。海俊以善意待她,她回报的就是无关紧要的轻轻嘲弄。“你看得倒挺仔细的。”
山,是畏途,是不得不走的一程。
而海呢,海是瑞莱认定的归宿。
人对自己的归宿,一定是喜欢得不行不行的那种吗?我感觉不是,人对归处,是依恋,是不怕,但是也不会随时随地地凝视。
瑞莱在第一次接受警方问讯的时候,说自己不爱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她不喜欢山,喜欢大海。但是你看她凝视大海的神情,少有欢喜,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蹙眉含泪。
瑞莱在影片里有数的几个欢喜情节,要么是在警局若有若无地引诱海俊,要么是在他的单身宿舍翻他的东西,看他给自己做饭,要么就是一起在雨中逛寺庙,在他随身的十八个兜里东摸西摸,绝少在海边徜徉。
她在海边徜徉,反而是一个人彷徨无依的时候。
瑞莱蹈海,是她决意和自己的归宿提前相逢。
在别人眼里,她通过两次婚姻实现了两次阶层跨越,一次是从非法移民,从被遣送就要被判无期徒刑的犯人,变成了韩国的合法公民;一次是被上过电视的股评师看上,连看护工都不必做了,过上了住豪宅穿华服背大牌包包的日子。但是她实际又得到了什么呢?奇道秀和林浩信都不懂爱,带给她的只有暴力和无法安定的生活。
在韩国生活下去是她所愿吗?未必。韩文是一种很容易学很容易懂,但是一不小心就用得不地道的语言。跟上海话广东话一样,在其中浸淫十几年,以为自己全听得懂,但是一说就会让人跳起来指着,“啊,你果然是个外人”。有什么意思。
在被林浩信的诈骗受害人大巴掌打得尊严全无的时候,在一遍又一遍地听海俊上一次和她分手时留言的时候,我想瑞莱一定已经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还不归去,更待何时?苟活下去,最好不过是跟哲成的妈妈,那个被林浩信骗走毕生积蓄的老太太一样,苦了一辈子,死在医院里,临死还要祈求陌生人的善意,给她足够剂量的芬太尼。
没有尊严,没有爱,对于瑞莱来说就是生趣已绝,死志遂坚。她所想做的,不过是再见海俊一次,再给他留下她生命中最后一道印痕。
所以整个影片的后半段,都是一场漫长的告别。每一次瑞莱和海俊相见,都是一次告别。是以她格外从容,甚至能够想到如果海俊来到林浩信的死亡现场,会被血腥恶心到,因此提前把泳池里的水放干,血刷掉。
如果这个时候她仍有生存意志,像一个狡猾的累犯、仍然想要摆脱法律制裁的话,她是会尽量避免和犯罪现场的接触的。但是她没有,她穿着丝绸的青绿色连衣裙拖动死尸,用高压水龙冲走他的血迹,再跪在地砖上刷掉血痕。最后的最后,才是在烧烤炉里烧掉那件沾染了血迹的连衣裙。
“你那条有时候看起来是蓝的,有时候看起来是绿的,扣子闪闪发亮的连衣裙呢?”
“你看得倒挺仔细的。”
这种冷幽默,是把生存意志抽离之后才能有的。“是空空荡荡,又嗡嗡作响。”(李宗盛)
前半段海俊无心解谜,却揭开了瑞莱的真实面目;后半段海俊有心拆解,结果一路清理线头,只清理出“她是来做最后一次道别”的答案。她一直是出谜题的,他一直是解谜的,但是命运的线头,从来都不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很少有电影能让人像在看剧本
下一篇:不再孤单了!